屋顶装上TA,桐乡人又多了一笔财富!
站在新能源的时代风口上,光伏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随后,浙江也发布了《整县(市、区)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方案》。
消息一出,分布式光伏发展热度再起,千家万户的屋顶成了“香饽饽”。只要有阳光,闲置的屋顶也可发电发光,并转化为新财富。其实,对于桐乡而言,这样的“天方夜谭”早已成为了现实。
闲置屋顶
变身绿色“发电机”
一排排光伏板只需在屋顶“仰望”太阳,静静地“吮吸”能量,就能将其转换成电能。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应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
抢占新赛道,比的就是速度。桐乡是传统工业强市,也是用能大市,工矿企业的用能在全市用能总量中占比很高。彼时的桐乡,敏锐地嗅到了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
2013年,桐乡市委市政府就牵头成立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出台了《关于鼓励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政策意见(试行)》,重点支持在市内注册的企业投资本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鼓励和推进对市域内屋顶面积相对较大、设备易于安装、发电就地消化能力强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商场(市场)和重点用能单位等开发建设屋顶光伏电站。
一石激起千层浪,政府推动下,屋顶分布式电站、地面“渔光互补”电站等光伏发电项目应声而起。
△“渔光互补”电站
2013年,全市首个兆瓦级光伏发电项目运行,一年就创造了200多万元的年均发电收益;2014年,光伏板“住上”市政府大楼,一年省下万元电费;农村的成片池塘上也建起了光伏电站,2015年全省首个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桐乡河山镇并网发电,太阳能电池架在鱼塘上面,上能发电,下能养鱼,实现了“渔光互补”……桐乡的光伏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拿屋顶换效益
遍地开花
相对于大规模光伏发电站,光伏板安装在家庭屋顶上,自发自用,多余电量再上传电网的分布式发电模式更受市场欢迎。
2016年,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上一轮发展热潮。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安装光伏板即可享受国家和省级的补贴。由此,桐乡的居民家庭屋顶电站项目也日渐兴起。
桐乡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模式也不同寻常,跳出用户投资运行光伏电站的思路,倾向于屋顶租赁。
△汇丰村安装光伏双方向计量表
屠甸镇汇丰村是桐乡首个“光伏村”,村民老张是首批安装光伏板的住户。他算了笔账,前期投资需2.5万元,由村里组织,以村民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分10年还清。安装光伏板后平均每户每年能发电3000千瓦时左右,全额上网卖给国家,再加上政府补贴,合计可以拿到1.1元/千瓦时的收益。去掉还贷的钱,10年后每年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益。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桐乡分布式光伏居民累计装机户仅为6户,累计装机容量为0.15万千瓦。到了2016年,累计装机户增加到了1421户,累计装机容量为0.65万千瓦;2017年装机户更是跃升到了3667户,累计装机容量增加到了2.3万千瓦。
2年时间,装机户翻了600多倍!“拿屋顶换效益”在桐乡遍地开花。
不和谐“声音”出现
及时刹车
正当大家都认为桐乡是平原地区,地理光照充足,市场广阔,屋顶光伏发电发展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时,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洲泉镇马鸣村首批试水屋顶光伏项目的村民觉得贷款安装光伏板赔钱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光伏发电全额上网后的收入,不足以偿还当月的贷款和利息。其实,这只是收回投资前的正常状态,不过多数农户并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再加上一些光伏企业在为农户安装光伏板时夸大了预期收益,所以引起了村民的疑虑。
与此同时,政策加持、市场前景叠加作用下,彼时的光伏市场鱼龙混杂。在这场屋顶光伏“争夺战”中,个别光伏企业甚至打着“做项目”的幌子,拿到政策补贴后直接跑路,项目后续维护成了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苗头,桐乡保持了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没有选择一刀切,而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抓数量转型升级为重质量兼顾效率。
2017年8月,桐乡推出了光伏企业备案制度,对光伏安装企业的注册资金、人员构成情况、服务水平、光伏组件采购、质量等都进行了限定,一纸政策为市场降温。
2018年5月31号,在这个后来被称为“531新政”的日子,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补贴强度。
光伏价格补贴大幅下降,国内光伏市场的狂热度应声而落。数据显示,2017年桐乡政策出台前,我市共有50多家光伏企业。到了2018年后,桐乡完成备案的光伏企业为20多家。市场更规范了,风险也随之降低。
经济账和绿色账
实现协同增效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不断降低,近年来,桐乡推进屋顶光伏建设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为何要大力气推进光伏发展?
从基础条件来看,桐乡是全省较早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地区,产业集群度高、屋顶资源存量大等都是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因素。
而从深远意义来看,推动整市光伏规模化开发工作,对促进能源转型、保障电力供应、降低用电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笔经济账,一笔绿色账,桐乡用实际行动证明,发展和减排可以实现兼容和协同增效。
崇福镇湾里村村村民强丽英于2018年在屋顶安装了光伏。选择租赁模式后,她把屋顶出租,每年能收到1000元左右的光伏电分成。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所有具备条件的厂房屋顶都装上了光伏板,这些年来企业光是生产成本就减少了近350万元。
光伏发电在为老百姓带来实打实新财富的同时,更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注入了强劲动力。2020年,全市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3.026亿千瓦时,余电上网2.15亿千瓦时,消纳率达70%以上。换算下来,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9万吨,相当于种植绿色植物8.8万棵。
今年以来,我市与相关国资企业达成多方合作,推进光伏规模化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市首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能源互联网主题馆在乌镇投产,全市首个校园光伏项目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丰子恺学校并网发电,浙江华腾石湾农业基地里的生态猪也用上了“绿色电”。
△能源互联网主题馆
△全市首个校园光伏项目项目
△华腾石湾农业基地光伏项目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我市新增并网728户,装机容量34.44兆瓦,位居嘉兴第一,全省第四。截至8月底,我市累计并网9397户,装机容量402.29兆瓦。
出台路线图
全域推进
诚如桐乡市委书记齐力所言,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不能再依靠高耗能实现高增长,所以要把分布式光伏作为优化桐乡能源结构的主要路径。未来,桐乡将倡导因地制宜、应装尽装,全域整体推进分布式光伏。
面对新一轮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热潮,经历9年摸索的桐乡,已然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分布式光伏发展路径。
就在前不久,《桐乡市整市推进光伏规模化开发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炉,明确我市将创新以政府统筹引导、国资参股支持、业主出租资源、企业投资运维为主要模式的开发建设体系。到2025年末,确保全市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00兆瓦,力争400兆瓦。其中,到2021年底,新增装机容量60兆瓦。
就像“互联网+”一样,未来光伏发电将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光伏+”的格局。那么“光伏+”都能“+”什么呢?
《实施方案》提到,桐乡将推进“光伏+”六大重点领域工程,具体为“光伏+”工业领域、“光伏+”商业领域、“光伏+”公共建筑领域、“光伏+”村(社区)领域、“光伏+”交通领域和“光伏+”农业领域。可以期待,未来桐乡大地上将出现一片片光伏村、光伏工厂、光伏景区、光伏牧场等。
当然,搭乘“互联网+”快车的桐乡,也将深化光伏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在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构建新能源数字化规划管理平台;推广绿色电力积分交易,建立绿色消费机制等方面不断摸索。
高标准定位、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桐乡正为全面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探索路子、树立标杆”。
最新动态: